泰安东西门村活化更新 / 孟凡浩-line+ & gad
泰安东西门村活化更新
Tai’an Dongximen Village Renewal Project
互联网时代,在功能性、美观性、经济性之外,建筑的媒介性也是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因此在东西门村活化更新项目中,我们尝试跳出传统建筑设计范畴,与特定社会语境和政策相结合,整合上下游资源,架构一套从策划设计到建设、运营、传播的项目运作流程,摸索一种以设计为引擎的创新开发模式,让建筑师成为各个领域间的枢纽和链接,从而实现从“赋形者”到“赋能者”的角色转变。
——孟凡浩
© 章鱼见筑
© 章鱼见筑
泰山,自古以来便是中国五岳之首。“凭崖揽八极,目尽长空闲。”在李白的诗句中,泰山吐纳世间之气,极尽万物美景。隶属于泰安市的东西门村位于泰山余脉九女峰脚下,毗邻神龙大峡谷,四面环山,有着俯瞰峡谷沟堑、远望山峦诸峰的广阔视野。自然的壮阔景象却也成为了乡村发展的天然屏障。近年来,因交通闭塞、土地贫瘠等问题,东西门村逐渐沦为省级贫困村。村子里的年轻人大多被迫背井离乡,只留有老人驻守,空心化日趋严重,村子曾经的繁荣兴旺不复存在。事实上,在泰安九女峰片区,类似情况的村落还有十几个,而东西门村则是其中位置最为偏僻、发展挑战最大的。
© 章鱼见筑
在上位乡村规划中,希望以文旅为切入点,将九女峰十九个村整体打造成集田园文旅、康养度假、高效农业、研学游学于一体的乡村生态旅游度假区,其中东西门村的改造后业态被定位为高端度假民宿,但由于并没有太多增量用地指标,设计范围被限制在现有的宅基地内。场地为典型的坡地村落,植被茂密,一条小河穿过其间,登至村落山顶,可遥望泰山,尽揽壮阔景色。项目启动之初,地块内已经没有村民居住,只留下十二组石屋,以及一些残破的石头墙壁和少量曾被作为猪圈使用的生产用房,有的为近期新建,有的已有多年的历史。
▽改造后的村落肌理
© 章鱼见筑
▽东西门村改造前后对比
设计首先面对多重挑战——如何将存量宅基地及集体建设用地有效利用?如何为贫困村引流,产生经济效益,使其可持续发展?我们提出双线并行的设计策略,一是做针灸式的改造,在保持宅基地边界不变的情况下,以存量建筑的空间激活和原有环境的生态修复为切入点,从而实现旧村落的新生,二是通过建立公共空间来激发可以引流的媒体效应。我们将场地内现有宅基地改造更新为度假酒店,利用少量的集体建设用地指标打造一组具备媒体引流效应的公共建筑,兼顾酒店的公共配套。
© 章鱼见筑
村落的更新
东西门村旧建筑所遗留的传统石墙,来自村内石头匠人娴熟的手工技艺,而设计的首要问题,便是如何处理这些石墙,毛石墙不仅是乡村风貌的重要特征,同时也是乡村肌理最重要的痕迹所在,因此我们的设计深化及材料运用均围绕石墙展开。设计前期仔细地测绘了现场留存的石屋和石墙,选择质量比较好的部分进行标注和保留。由于质量问题无法保留的石墙,也将石头堆放保存,再按照原来的位置重建。我们将这些旧的石墙视为“锚固”新建筑的重要依据,这样,新与旧,自然而然地有了一种延续与传承。
▽保留的毛石
©line+
© 章鱼见筑
石构建筑的特点是墙体厚重、保温性能好,但也有材料浪费大、防水性能较差、抗震效果不佳的缺点。现场完全按照旧的石屋做法已无可能。我们在设计中将原来毛石墙体的承重作用去除,转化为围护结构,这样,原来承重的石墙获得了形式上的自由,得以充分的展示材质本身。毛石墙的内侧增加了砌块墙体,砌块墙体与毛石之间依次加入保温层、防水层、保护层,以提高新建筑的热工性能,保证新建筑满足现代的使用要求。
▽标准墙身大样
©line+
© 章鱼见筑
新的建筑则以钢框架的形式植入旧的毛石墙中。仔细考虑了现场的施工条件后,我们选择了建材市场上最常见的工字钢作为主要建材。梁和柱均采用200x200毫米的工字钢,檩条则采用100x148毫米的工字钢,便于现场采购及加工。同时在设计中仔细设计了框架的组合和材料的交接,主体的框架采用刚接,檩条与主体框架采用搭接。
▽工字钢框架的植入
©line+
这种框架体系可以根据不同的宅基地,灵活地采用I型,L型,U型等布局,很好地应对了复杂的宅基地和场地特征。小尺度的框架成了廊,大尺度的框架便成了房间。这种由原型框架生成单体,再生长为整体的方式,与传统聚落的构成方式完全一致。
▽十二个院子的空间组织和功能排布
©line+
这种框架体系在施工过程中也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清晰简单的结构体系不仅节约了造价,同时也让施工人员能够准确的理解设计者的意图,将现场施工犯错的空间控制到最小。
© 章鱼见筑
一、二、四号院:现存建筑为新建的石屋。设计保留了部分毛石墙体,梳理了建筑和场地的关系。一号院的建筑围绕原有的树木形成内庭院,二号院和四号院则形成L型的围合院落。
▽一号院子生成图
©line+
▽一号院子入口
© 章鱼见筑
三号院:现存一些体量较小的石屋为过去的仓储生产辅助用房。设计利用现存的毛石体量,在其之间植入了玻璃盒体连接,每一个石头盒体分别承载卫生间、卧室等功能,玻璃盒体为儿童玩乐的游戏共享空间。
▽三号院子生成图
©line+
▽三号院子剖透视
©line+
▽三号院子内部空间
© 潘杰
© 潘杰
© 潘杰
五号院:现存建筑共有两部分,南北平行布置。南边为长条形农民新建石屋,但长度过长。设计将旧的体量打断为两部分,西侧保留I字型布局形成两间客房,东侧则结合地形置入竖向体量,在底层区域建立服务客房的公共空间,并依据高差走势在内部设置大台阶形成更为丰富的室内空间层次。
▽五号院子生成图
©line+
▽五号院子
© 章鱼见筑
© 章鱼见筑
六号院:六号院靠近上山的主要道路,由此功能定义为会议聚会空间。考虑到功能的差异性,以金属铝板为材料,以“折叠”作为设计概念,形成墙、屋面和栏板的连续性整体,并与化解场地高差的台阶融合,整个建筑表皮呈现出轻薄的折纸效果。
▽六号院子生成图
©line+
▽六号院子
© 章鱼见筑
七、八、九号院:现存建筑均为围合布局的老民居。新建筑顺应旧的建筑肌理及空间形态,三面围合,在原有空间逻辑上增减体量,形成室内外融合、高差变化的院落空间。其中八号院基地上的古树被完整保留,建筑框架灵活地围绕其四周展开,退让之间形成庇护于树荫下的庭院及功能整合的内部空间。
▽八号院子生成图
©line+
▽八号院子
© 章鱼见筑
© 潘杰
▽八号院子内部空间
© 潘杰
十号院:现存建筑为L型布局,设计顺应原空间格局,采用与五号院类似的L型围合庭院。沿地势创造拾级而上的入口关系,形成高于坡面的室外平台,与远山形成一种对话关系。
▽十号院子生成图
©line+
▽十号院子内部空间
© 潘杰
十一号院:原建筑呈南北两条布局,前后有三米的高差。设计保留了原有的空间布局,调节了前后建筑的视线高差,而局部屋顶的放大也提供了新的公共空间及屋顶平台。
▽十一号院子生成图
©line+
▽十一号院子
© 章鱼见筑
十二号院:十二号院位于整个场地的最西侧,考虑其相对独立的地理位置,设计将其定位为独栋客房。现存建筑的旧民居已破败不堪。新建筑保留了老建筑的毛石墙,植入二层的钢结构双坡屋顶体量,并对坡屋面简化做法,采用平板水泥瓦,建筑通过轻盈的玻璃界面与粗粝的毛石墙形成对比。
▽十二号院子生成图
©line+
▽十二号院子
© 章鱼见筑
© 章鱼见筑
有别于其它院子的锚固于大地的稳重之势,十二号院子以轻盈的姿态在二层悬挑出了大面积的L型转角灰空间,与环境中的原始树木相融合,与自然相对话。
▽十二号院子内部空间
© 潘杰
© 潘杰
© 潘杰
© 潘杰
室内设计将客房的必备功能均整合成体块,作为分隔空间的置入物,保证整体空间的流动性并丰富了空间的层次感。素色的混凝土肌理和纯粹的几何形体,温润的木质家具和野趣的自然山景,静谧舒适而惬意。
▽ 室内功能体块化
©line+
© 潘杰
贯穿在院落及其它新建筑之间的,则是迂回的步道与景观体验。我们试图将丰富多变的自然环境纳入动线设计中,通过身体的移动来强化对于场地所处聚落与环境的感知。从外部进入,来访者沿着木板桥和石板台阶,穿过散落在地的树林,经历爬坡、仰望、转折,最后登高,一睹北方山景,形成了从收到放、先抑后扬的叙事体验。
© 章鱼见筑
大量充满旧村落痕迹的石材被重新用于铺设石板路、台阶、矮墙,继续记载新村落的生长。在植物的选择上,是在原生植物的基础上,通过补种沙朴、石楠、狼尾草等植物,共同构成了林相完整性和植物多样性。
© 章鱼见筑
九女峰书房
作为触发媒体引流效应的一组建筑,九女峰书房和泡池位于山坳的制高点,东临群山,背靠村落,驱车盘旋而上时便隐约可见。在北方多岩石裸露的厚重山峦之上,设计一处极具反差的“留白”成为了设计最初的设想。
© 章鱼见筑
建筑形体自上而下分为三部分:白色的“云体”、通透的玻璃以及厚重的毛石墙面基座。北侧直面峡谷山峰的通透界面,入口狭长的过道连通两端的咖啡区和阅读休息区,收放间模糊了建筑与自然的景观边界,给访客与读者置身山林之巅的错觉。
© 章鱼见筑
© 章鱼见筑
材料与构造的准确运用对于设计理念的形式表达同样重要。对于“云朵”这一概念的塑造,我们希望突出这样几个关键词:漂浮、轻盈、通透。在“云朵”轻柔的直觉认知与北方质朴硬朗的山野环境所产生的自然冲突中,给予人们轻松愉悦的直觉观感。由此,主体建筑选用了轻钢与膜结构体系,使设计得以依山就势,勾勒出轻盈的造型。
▽轴测分解图
©line+
装配式轻钢建造体系既满足建筑的形体需求,也得以在山地环境中快速精准地施工。直径150mm 的细钢柱支撑弧形圈梁,圈梁上搭建双层28 对拱形龙骨,这一序列尺寸渐变且排列密集的弧形龙骨,为内外双层膜的流畅张拉提供支持。
© 章鱼见筑
© 金啸文
九女峰泡池
如果说书房如同“云朵”,那么泡池则如散落村落山腰间的贝壳一般,回应漫山林杪与壮阔景象。行至村口,穿越依山势错落的客房,沿山间原石砌筑而成的小路拾级而上,纯白的泡池便显现于山林植被之中。
© 章鱼见筑
九女峰泡池分为了更衣、海浴、健身三个区域,遂形成三处体量。西侧则为半室外的海浴,为确保泡池的流动与通透,无柱、无遮挡的纯净空间至关重要——由地面而起的纯白屋面造型舒张,朝深山方向悬挑出10米的距离,顺势将泡池空间庇护其下,营造其“生长”姿态的同时也可令身处泡池休憩的访客可最大化地直面自然景观。东侧为室内部分,以较为内敛的小巧弧形,包含了接待、更衣、沐浴、小型桑拿房等功能。
© 章鱼见筑
© 章鱼见筑
泡池的建造考虑了空间的纯粹与极简,施工过程平衡建筑与景观、室内的关系,构造与材料做到尽可能的简化。工厂预制的曲面钢龙骨实现大跨度悬挑为建筑主体框架,外覆保温层,加盖高可塑性、韧性和机械强度的不锈钢表皮,经过高精准的曲面拼缝与细致的打磨,从而形成自由流畅的建筑形体。
© 章鱼见筑
村落重生,赋新价值
2020 年10 月,项目整体开放。九女峰书房与泡池迅速地借助网络,成为了热门“打卡点”,开业仅三月便创造单月营业额超百万元的纪录,九女峰书房单日最高营业额超五万元,而游客所带来的溢出效应也间接惠及了当地村民的生活与创业。九女峰的乡村振兴之路引发了广泛的社会影响力,包括央视一套《新闻联播》、CCTV共和国发展成就巡礼山东篇、学习强国等各类媒体均对其进行了报道,该项目被列为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省级示范区,成功打造了山东省乡村振兴的新名片。
© 章鱼见筑
© 章鱼见筑
东西门村的活化更新,是一个根源复杂,集社会、资源、环境问题的多维度过程。从前期策划和规划,新空间的生成,到后期的产业导入和运营,本项目是典型的国有资本与当地政府合作,并在建筑设计的主导和组织下,与特定的社会语境和政策执行相结合,以设计推动乡村振兴的模式创新,为乡村赋能。
技术图纸
▽总平面图
©line+
▽一号、二号院子平面图
©line+
▽三号、四号院子平面图
©line+
▽五号院子平面图(不同标高)
©line+
▽七号、八号院子平面图
©line+
▽九号、十号院子平面图
©line+
▽十一号院子平面图(不同标高)
©line+
▽十号、十一号院子剖面图
©line+
▽十二号院子一层平面图
项目详细信息
项目名称:泰安东西门村活化更新
项目地点:山东,泰安
建筑设计:line+建筑事务所、gad
室内/景观设计:line+建筑事务所
主持建筑师/项目主创:孟凡浩
设计团队:陶涛、朱敏、胥昊、张尔佳、黄广伟、袁栋、李三见、谢宇庭、郝军、徐天驹、涂单(建筑);祝骏、金鑫、邓皓、张思思、邱丽珉、胡晋玮、周昕怡、张宁,王丽婕(室内);李上阳、金剑波、池晓媚、苏陈娟(景观)
建筑面积:3023平方米(存量改造),567.56平方米(书房及休闲配套)
设计时间:2018/12-2019/08
建设时间:2019/08-2020/09
业主:鲁商朴宿(泰安)文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
摄影:章鱼见筑、潘杰、金啸文
— END —
以上图文资料来自设计方, 由mooool整理编辑,任何形式的转载或引用,请邮件联系我们mooool-serv@qq.com。
资料供稿方:line+建筑事务所
审稿编辑:Ashley Jen